“五一”小长假不远游,在家门口也可以寻觅到“诗和远方”。家住虹口欧阳路街道的王小姐穿着20世纪初的“古典”服饰,在老师带领下漫步欧阳路、鲁迅公园、山阴路、甜爱路及多伦路,了解沿途建筑与历史的关系。之后,她到达集合地与其他小伙伴交流,制作一份独特的活动笔记。
(资料图片)
这场名为《觉醒年代里的中国艺术——沉浸式文化体验之旅》,是环鲁迅公园艺文空间群落依托社区咖啡馆“欧邑小站”举行的虹口文化街区实景阅读之旅。参与者通过阅读鲁迅小说、历史书籍,了解20世纪初青年的生活状态、居住环境、时尚风情,感受觉醒年代的思想和文化氛围,同时发掘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交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。
今年以来,无论是市民文化节首次以“城市美育日”的概念出现,还是世界读书日开启的“全民阅读”之旅,或是遍布上海的“社会大美育”课堂……都让美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,植入社区空间,走进千家万户。
时时感受美
藏书家樊东伟最近在家门口参加了好几个社区美育活动。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,是旅德华人艺术家王小慧带着她畅销20余年的自传,走进虹口嘉兴路街道图书馆。在剧场舞台上,他作为阅读者,分享品读《我的视觉日记――旅德生活十五年》后的感悟。
樊东伟收藏了《我的视觉日记――旅德生活十五年》这本书的多个版本。20年前,当他还是一个喜欢到处拍照片的年轻人时,就被这本书吸引了。“小慧女士把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艺术创作体会融于行文中,以艺术家自由随性的状态引领阅读者漫游在一个由情感、思考和影像构筑的精神世界里。”
樊东伟在舞台上分享阅读感悟。
“剧场一共有大约200个位子,基本都坐满了。”樊东伟说,“王小慧本人和另外两位阅读分享人也在台上和大家做了深度交流,这样的阅读交流体验很有内涵。”
在虹口区相关负责人看来,把读者引入到融合人文、艺术、科学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阅读场景中,在阅读中注入美育内涵,从而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新体验,是虹口区图书馆推进艺术进社区的重要抓手。
今潮8弄里的海派评弹。蒋迪雯 摄
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品质不断提升,居民们在家门口遇见名家、专家的概率也越来越高。上海评弹团每月都会在虹口“今潮8弄”演出,团长高博文走进社区,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盛宴。
随着时间推移,社区美育活动散发的魅力愈来愈醇厚。自2018年创办以来,每两周举办一次的“行知读书会”已与宝山许多文化艺术爱好者建立了“周六下午之约”。
行知读书会上,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进行分享。张海峰 摄
市民在行知汇客厅学习瓷板画。张海峰 摄
依托上海人民出版社签约作者和世纪出版集团资源优势,以及读书会创办人、主持人阎华的沟通与挖掘,读书会开展至今邀请到了葛剑雄、李天纲、汪涌豪、王汝刚、刘统、骆新、史依弘、淳子、宋思衡在内的几十位人文艺术界嘉宾,还策划举行了“行知赏艺会”“现场建筑可阅读”“行知小课堂”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。
行知汇客厅一楼空间宽敞,可容纳小型文化艺术活动。吴越 摄
张奕卿是一名家住在大场镇的教师,也是行知读书会的“铁杆粉丝”之一。她第一次走进读书会,是2019年12月,参加了《千年敦煌凭什么颠覆你的认知》讲座。“高大上”的主题和接地气的呈现方式,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,让她对读书会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这些年我先后参加了15次活动,有一场《画船听雨眠》讲座至今令我印象深刻。”张奕卿说,当时活动邀请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命题专家、华师大教授方笑一、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和徐惠新共同分享,“在吴侬软语的评弹中欣赏诗词,真的是一场奇妙的跨界讲座。”
处处遇见美
上海向来不乏高大上的城市文化地标,而随着市、区政府不断加大文化投入,市民家门口小而美的文化场馆亦层出不穷,为人们随时随地遇见美提供了可能。
前不久,杜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栋栋,和来自闵行新虹街道的商务区白领、社区居民等40多人,参加了“行走新虹·四季有fun”美育之旅。手持一张当地新发布的文化地图,在行走中打卡一个个点位,包括闵行城市书房新虹馆、昌硕文化中心、锦囊妙馆、麒艺汇、虹桥丽宝广场等,看一次艺术展、体验一回香囊制作、听一场音乐会,一起享受家门口的美育大餐。
亲子家庭和白领参加新虹街道组织的美育徒步行走活动。
年轻家长带孩子参观在昌硕文化中心举行的艺术展。
在第二站昌硕文化中心,现场举办“蝶翼华——杜家燕个人作品展”,新锐艺术家杜家燕以女性独有的视角,将观者带入具有强有力视觉冲击感的艺术世界。杜女士说,“我儿子正好在学创意画,对那些作品特别感兴趣,在现场看了许久,还对着某幅画发挥想象力,说像是翅膀……”
她告诉记者,以前,常带孩子去比较远的市区图书馆看书,现在新虹图书馆开了,步行只需15分钟,真正享受到了“15分钟文化服务圈”的便利。街道新发布的新虹文化地图上,“串”起30多个文化点位。
“新虹文化地图中的点位,不仅有公共文化设施,还整合了商务区内的文化资源,甚至是企业文体空间,为大家提供公益活动,形成整个街道的‘大美育’空间。”新虹文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在虹口,今年初,由首批14个艺文场馆组成的“环鲁迅公园艺文群落”成立,这也是沪上首个艺文空间联盟。它以鲁迅公园为中心,辐射联动周边艺术、文博空间及场馆,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。
青藤美术馆
这些艺文场馆基本都属于“小而美”型,其中既有公立也有民营,以前彼此联系较少,宛如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处。而今立足社会大美育,串珠成链,通过资源整合共享,打造艺术与效益共存的艺文创意产业集聚生态体。短短4个月,已推出“梅花草堂艺术季”“12节美育公开课”、2023多伦旅游文化周等项目,诸多公益性的高品质文化供给,让市民触手可及。
在朱屺瞻艺术馆也可以欣赏到鲁迅公园的美景。
虹口的多个社区会客厅,也承载着美育功能。“书香曲阳”社区会客厅,市民边享受咖啡和阅读,边近距离观摩丰子恺、陆俨少、朱屺瞻等大师的书画,参加音乐、艺术等主题公益文化活动。天虹会客厅时尚的小剧场里,无论是当下流行的“一人一故事”,还是亲子阅读分享、文艺片赏析,都会引来很多居民粉丝。
在“书香曲阳”社区会客厅,市民正在欣赏书画。
天虹会客厅小剧场里的“一人一故事”很受欢迎。
人人欣赏美
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看来,近年来,上海以艺术激活城市更新,通过设计工作坊、艺术工作营、居民讲堂、文化演艺、儿童美育等互动参与方式,用艺术点亮人们的生活,让居民在家门口与“美”相遇,让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了城市空间。“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生态的建立,赋能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再生,塑造城市美学精神,激发社区公众参与的荣誉感和认同感,进而提升了城市治理智慧的能级。”
位于新虹街道的锦囊妙馆里,陈列了几百个各式香囊。
“文艺范从来就离不开烟火气,随着市民文化需求的提升,精神文化产品也要进行精准的供给侧改革。”虹口区文旅局局长赵明表示,“要让市民时时发现美,处处遇见美,人人欣赏美,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精神文化产品必须从群众中来,经过引领提升后,再回到群众中去。”
10岁的周诚壹在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虹口区“城市美育日”主题活动上表演上海说唱。
“上海的社区美育,在‘丰富性’、‘可触性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了。”家住新虹街道的新上海人王猛认为,“社区美育能起到关键‘第一步’的作用。有些文艺项目,孩子先在社区活动中有所了解,进而学会怎么玩,之后有了兴趣,说不定能成为终生的爱好。同样,社区文化活动只要贴合年轻人的需求,我们还是很愿意走出家门、玩起来的。”
社区咖啡馆“欧邑小站”的运营者罗允儿记得,英国爱丁堡有个在火车站旁边的旧菜场,被改造成为艺术展示空间和轻餐饮的空间。来往火车站的旅客和市民,都可以在等待火车的时候,买一份三明治和咖啡的时候,看看新的展览。希望未来,上海可以利用更多城市微空间,让大家获得随手可及的艺术,把更多有趣的作品,甚至居民的故事展示出来。
本文作者:周楠 黄勇娣 吴越
题图来源:蒋迪雯 摄